首页 资讯 电影 香港电影的出路,不在《风林火山》

香港电影的出路,不在《风林火山》

《风林火山》整个故事都困在九十年代,困在过去的演员阵容和叙事元素中,是属于过去的电影。

香港电影的拐点现象,在这一两年间,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。《捕风追影》在票房与口碑均有不俗表现,验证了新老代际合作焕发新生的可能;《风林火山》自五月戛纳影展放映后,延宕到十月,才全面引爆预期落差。

一前一后的市场现象,类型不尽相同,却都展现出源自香港电影的共性与挣扎:老港片的影响力仍然深远,在这股影响力的漩涡之中,创作者要么因致敬的焦虑而失去方向,要么推陈出新,浮上水面去接触新的受众。市场之残酷,观众口味演变之迅速,任何大师、明星与故事原型,都不得不留出足够的空间,让位给新叙事的诞生。


《风林火山》所展现的野心,也是导演麦浚龙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全部情怀。他试图以“去到尽”的想象、“颠到尽”的制作,以及“型到尽”的视听语言,去重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黑暗霓虹神话的复杂神采。英文片名,Sons of the Neon Night,霓虹灯之子,足以涵盖片中所有角色的特性。

除了明面上的重要角色阵营,包括李氏兄弟(金城武、杜德伟)、杀手小队(古天乐)、警察(刘青云、梁家辉)等,最终故事落在了刘思欣腹中的孩子上——既是故事的起点,李雾童告知父亲思欣怀孕了,也是终点,思欣与孩子成为李家的幸存者。



中文片名《风林火山》,出自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:“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”。在影片中,这一典故却并非兵法概念,而是为生死赋予神秘含义——互相焚毁、无一幸免的灾难结局,是风火焚林毁山的破坏性力量。

这种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式的悲剧性,喜欢香港电影的观众并不会感到陌生。银河映像,或者说深受银河映像影响的创作中,也很容易找到对应的例子:下雨(《文雀》)、日食(《意外》)、龙卷风(《九龙城寨》)、阵雨(《命案》)、雷电(《临时劫案》)等。这些场景也参与了故事的建构,成为天意宿命无可捉摸的指称。


下雪的铜锣湾

对于麦浚龙来说,诸如下雨等天象,或许太过普通了。王家卫也用,在《花样年华》里,在《一代宗师》里。要追求独一无二、绝无仅有,那莫过于《风林火山》中最烧钱、最表面、也最核心的世界概念:一个不断下着雪的香港,一个比北方还要冷的南方,一个被极致独裁的美学概念所重新设计过的城市。

从《风林火山》中,能看到麦浚龙极为矛盾的焦虑状态:想超越经典,可每一步都陷入经典的泥潭中,顾此失彼,偶尔聚集起来的故事神髓,很快就被全方位的野心所击碎,最终只剩下一地故事的碎片。


戛纳放映之后,网上有戏谑论调,说麦浚龙似乎想成为新一代王家卫。这种讲法并非无因。目前公映版剪走了一场杀手(古天乐)向思欣(高圆圆)表白的感情戏,让人无法不联想《花样年华》中梁朝伟与张曼玉在小巷中擦身而过的情景。

对于《风林火山》已经全都是线头,而缺乏深入发展的多线叙事来说,古天乐与高圆圆的情感线无疑只会增添观众的困惑,而无法达到1994年《东邪西毒》那样的效果。巧合的是,这两部电影都是张叔平担任剪接。

当年,《东邪西毒》各色角色在沙漠上穿梭来去,而无详尽的前文后理,票房失利,引发评论笔战,后被奉为一时反武侠类型的经典文本。三十年前的做法,放在今天,《风林火山》对警匪类型的艺术化、明星化、情感化诠释,其独特性却并不如表面的类型元素那样突出,撇除下雪的铜锣湾,就会发现很多角色、理念,其实是二手的。


开场金城武从隧道中醒来,几乎无缝衔接《堕落天使》(1995)中饰演天使3号的他,骑着摩托车载天使2号(李嘉欣)穿过隧道的场景,仿佛一场三十年的大梦,突然醒了过来。

其他角色的设定也带着演员曾经角色的影子。古天乐的杀手气质,像《意外》与《黑社会》的混合,梁家辉的督察隐约有《寒战》行动处处长的神髓,刘青云饰演黑警又似乎带着《神探》中疯癫的气质。


许多场景也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跳跃,铜锣湾枪战有射击游戏感;辐射区杀手小队与“恶狗”对决,弓箭手的设置致敬黑泽明《蜘蛛巢城》;便利店杀手小叶(姜珮瑶)吞吐刀片,摆明是复刻《文雀》;结尾一幕,警匪毒三方主要人物同出现在一家酒吧之中,而并未产生真正交集,正是《树大招风》结尾三大贼王同处枫林小馆的设计。

然而,《风林火山》的这一致敬并没有提升整体表达,倒更像是被“夺舍”一般,为了致敬而致敬,与角色设定背道而驰。李雾童这样睡觉都要占一条隧道、喝咖啡都要一条街的人,怎么可能与其他人出现在同一个公共酒吧?


苦等八年,《风林火山》会是金城武的最后一部影片吗?

《风林火山》的野心与不足,可等量齐观,但尚不足以概括其全部追求。这种全方位顶级配置的创作想法,以一种近乎焚山毁林的决绝态度,再现了香港电影热烈的余烬。

在电影文化曾经辉煌蓬勃的时期,明星经得起大银幕考验,恍如“半神”(Semi-god),以超大比例的特写,在大画幅上证明什么是比演员更为光彩夺目的“明星”,经得起一看再看。

《风林火山》在故事编织上的疏漏毋庸置疑,但每一个场口,每一个镜头,都重现了视听雕琢的光彩,而演员也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“电影自信”,有强烈的角色存在感,尽管他们的故事并未讲完。


当然还不只是明星,也不只是特效、置景、服装、剪接,幕前幕后,主角配角,《风林火山》全都拿到了一时无两之选择。电影配乐方面,更是坂本龙一遗作。

霓虹黑色电影,属于黑色电影(Film Noir),但有香港特色,有城市景观特征交织其中而形成独特风格。《风》尝试在许多大师的肩膀上,进行高峰探索,却仍未走出新路来。

在老港片影响的泥潭中,遭遇创作挫折的其实并不只是《风林火山》,还有另一部《风再起时》(2023),也是以极大的制作规模,尝试重现六七十年代香港风云,齐集天王巨星,却未达到预期,也遭指出某些场景太过王家卫。如今看来,两部电影遭遇的是类似的困境。


凭借《破·地狱》斩获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卫诗雅饰演的细佬被认为是纯“酱油”角色。

对香港元素的怀旧与致敬,不能只有过去,而不给出新一代的位置。

《风林火山》展现了一个情感表达障碍的世界,只能流血,或生或死,但就是无法沟通。整个故事都困在九十年代,困在过去的演员阵容和叙事元素中,是属于过去的电影。

相较之下,同样是怀旧,《九龙城寨》却在用到老戏骨的时候,也重现了电影“造星”的工业属性。“四子”形象的诞生,证明好的故事可以打造出新IP,而无需重复过去。

同样的,《捕风追影》在改编《跟踪》(2007)之余,留出了足够的戏份,给新老一代互相推高表现力度,甚至在对市场喜好的把握上,也很好地呼应了《九龙城寨》与《破地狱》中的年轻一代元素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曾经最红的吸血鬼:他的风格,他的路
下一篇
“凤凰河与山谷风”,无法被超越的传奇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